白石山位於桃園大溪近郊,大多數人會選擇打鐵寮古道路線前往白石山頂,森林古道蹤跡清晰且保留完整原始風情,沿途綠意林相伴著小溪小橋,走起來相當舒服。
途中還能遠眺後慈湖秀麗風光,除此之外,也能發現廢棄崗哨、古橋、石板階梯、阿母伯柑仔店等遺址。
重點快速導覽
關於山群介紹與路線資訊量較多,探索者們請踩內容傳送門或點右下角⍓回頂端快速切換到你想看的部分吧
- 白石山資訊&對應路線簡圖
- 建議配備參照
- 交通方式&停車資訊
- 通常路線實地探索&注意事項
白石山簡覽
白石山位於桃園市大溪區,山處海拔625公尺,有人說遠看陽光灑落在山頂岩壁上呈現耀眼白色,故得名(不過實際上岩石呈現灰白色或紅褐色);白石山頂有刻著「白石山」的巨大砂岩壁,末段須沿走岩稜壁,展望極佳,可以將湛藍天空與古道綠林盡收眼底,甚至可以眺望連綿群山。
山行資訊 | |||
類型 | 郊山、原始叢徑、古道遺跡 | ||
地點 | 桃園市大溪區 | ||
路線主要標的 | 古橋(太平橋、濟安橋及東興橋)、白石山 | ||
衍生標的 | 阿母伯柑仔店(阿公打鐵店、阿嬤柑仔店)、廢棄崗哨、後慈湖風光 | ||
總里程 | 8公里 | 時程 | 4.5小時 |
最高海拔高度 | 625 公尺 | 登山申請 | 否 |
路程難度 | 趣味/特色 | ||
配備要求 | 展望性 | ||
相關連結 | |||
1.白石山頂上小心行走避免扭傷,岩壁地形有傾斜或高低差較大的情況 2.垃圾不落地,一起維護山林原貌 3.注意自身安全,行走與攀爬小心滑倒、跌落等危險 |
打鐵寮是什麼意思?
據說稱之為打鐵寮古道,是因為早年入口曾設有供給樟腦開採工人鐵器的打鐵舖,在當時的大溪可是樟腦的重要產地,而原名為更興古道的這條古道,就是作為大溪地區與復興區(舊稱:角板山)的聯絡與物資運送要道。
白石路線危險嗎?
走在白石山岩稜上,路線會因為稜壁地形有傾斜或高低差較大的情況,這段路僅須注意小心行走別扭傷腳即可
不過危險程度也因個人經驗與體能而異,為避免初攀探索人誤解其難度,舉例有三種人需要特別注意:
- 少運動的人:連續陡峭路段,須拉繩攀爬岩壁,體力耗損大
- 懼高的人:行走於稜壁上,多處須拉繩攀高
- 獨攀的人:事故發生相當頻繁,最好有夥伴彼此確保
新手適合嗎?該注意的事情?
相當適合;這趟白石山旅程會成行的理由,主要目的就是推坑爬山經驗少的朋友
選擇理由有兩點:
1.路線難度低:打鐵寮&白石山原路進出路線路段清楚,也不會有太多段的連續陡升陡降路段,即便是爬山經驗少的新手朋友也適合
2.自然景觀&展望幽美:推坑朋友親近自然或是單純想輕鬆戶外走走,都是相當輕鬆的選擇
建議配備
路線難度不高,應只需要輕裝準備,飲水備有1000cc就足夠了
- 食飲:飲用水(1000cc)、午餐
- 衣著:輕裝、遮陽帽著
- 行進:紋路深的運動鞋、登山鞋、登山杖
- 其他:手機(下載GPX離線地圖)、行動電源、垃圾袋、防蟲液、少量鹽巴
交通與停車資訊
打鐵寮古道登山口所在處,須經由三層的大溪分局旁小路才能抵達。
- 大眾交通:請於中壢火車站或大溪車站搭乘客運5109號公車,再於三層站下車,參照地圖步行至三層派出所經由一旁小路抵達。 (※大溪也可選擇5104、5105、5106、5107)
- 自行開車/騎車:直接導航白石山打鐵寮古道,可以直接抵達登山口前停車場;需要注意的是到達登山口前,道路狹窄,會比較不容易會車,不過登山口旁的私人停車場算蠻大的。
路線選擇&GPX資訊
本次路線是以打鐵寮古道上白石山為主,前中段的路線都是走在環林古道中,路線緩升難度低,前段僅在往廢棄崗哨的路段是連續陡上的梯道,這段走起來會比較辛苦一點,需要大口大口呼吸並讓適時地臀肌與股四頭肌休息一下。
登山口→太平橋→濟安橋→阿母伯遺跡→廢棄崗哨→後慈湖→堰塞小水潭→東興橋(壺穴)→達摩石壁→白石山
打鐵寮登山口→阿母伯遺跡
從登山口進入沿路會經過太平橋、濟安橋及東興橋,這段路線都是走在叢林之中,相當舒服幾乎不會曬到陽光
對歷史遺址有興趣的人,會選擇在阿母伯遺跡休息並試著觀察出一點曾經有人在這裡生活的遺跡;相傳以前古道上曾經有過一間柑仔店(雜貨店),阿母伯一家人住在這裡,為往來的旅人提供一些補給、茶水。
阿母伯遺跡→廢棄崗哨
離開阿母伯遺跡後經走一段階梯路段就會到達廢棄崗哨
大多人通常會在廢棄崗哨稍作休息再出發,休息時段順便一探這保存良好崗哨遺跡,走入室內可見簡易的生活設施
廢棄崗哨→東興橋
過了廢棄崗哨,在電塔岔路取右邊通往後慈湖區域,下切的腰繞路段可以看到後慈湖的壯麗,路邊還有紫藤花可以看
當下切路段逐漸平緩,沿著溪畔來到堰塞湖區域,小湖不大,水面散布漂流木、水草及蓮花,湖內可見碩大肥美的魚
蠻推薦可以到東興橋休息一下,濯把水洗透沁涼一下肌膚,這裡還有特殊壺穴地形可以看
東興橋保存狀況最為良好,修築工法也相當特別。據說當初是以糯米飯、黑糖及石灰拌成黏著劑建成,是台灣目前僅存的幾座糯米橋之一,至今仍然十分堅固。
東興橋→達摩石壁→白石山
離開東興橋,可選擇在坡前空地歇息,從這裡開始幾乎是陡坡上白石山了
持續向上攀走會先到達摩石壁,剛曬完陽光的石壁還殘留著熱氣,與迎面而來的涼風形成強烈的對比
沿路走石壁路就可以到達海拔高度625m的白石山,恰好剛好白牆也驅散了,相當適合坐下來好好休息一下
白石山→原路返回
當天我們是直接原路返回到登山口,沿途還特地停留在東興橋玩一下水之後再回去。
周邊景點、活動及飲食推薦
山行: 石門山、石牛山、五寮尖山、金面山、十三分山、石龜坑山、頭寮山、溪州山 (註:五石縱走GPX)
食慾:大溪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