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打鐵寮步道上白石山後,發現白石山附近相當適合規畫成連峰縱走路線,但實際走過這趟縱走路段才發現,白石山一帶山峰海拔高度乍看不高,但上陡坡與拉繩路段隨著地形走勢起起伏伏,也算是蠻有挑戰性,值得推薦給想提升體能等級的新手訓練路線。
重點快速導覽
關於山群介紹與路線資訊量較多,探索者們請踩內容傳送門或點右下角⍓回頂端快速切換到你想看的部分吧
- 白石山附近山群資訊&對應路線簡圖
- 建議配備參照
- 交通方式&停車資訊
- 四連峰縱走路線實地探索&注意事項
山群簡覽
本篇縱走路線要介紹的山群座落於大溪區慈湖附近,過往慈湖附近的山林鄰近陵寢,長期列為軍事管制區,後來因解禁開放,這才得以讓人窺見這保留完整原始風情的森林古道。
以慈湖為起點作路線規劃,順走大O形縱走可以達五連峰,下列按照路線沿經的山峰依序進行簡覽
山行資訊 | |||
類型 | 郊山、原始叢徑、古道遺跡 | ||
地點 | 桃園市大溪區 | ||
路線主要標的 | 草嶺山、石厝坑山、白石山、石龜坑山、頭寮山 | ||
衍生標的 | 廢棄崗哨、白石山大石壁、雕塑公園、百吉林蔭步道 | ||
總里程 | 14公里 | 時程 | 6.5~7小時 |
最高海拔高度 | 625 公尺 | 登山申請 | 否 |
路程難度 | 趣味/特色 | ||
配備要求 | 展望性 | ||
相關連結 | 白石山五連峰縱走GPX、白石山四連峰縱走GPX(無頭寮山) | ||
1.白石山頂上小心行走避免扭傷,岩壁地形有傾斜或高低差較大的情況 2.垃圾不落地,一起維護山林原貌 3.注意自身安全,行走與攀爬小心滑倒、跌落等危險 |
草嶺山
海拔347公尺的草嶺山位於大溪慈湖陵寢旁,登山口位於雕塑公園外圍的土地公廟旁,相傳原本的草嶺山是一座茂密的森林,但因早期樟腦開採過度,導致林相稀疏,而後草本植物大量繁殖,故名草嶺。
草嶺山雖然海拔低且展望性不佳,但在地質定位上是桃園地區唯一的火山體,距離上一次噴發已經是十萬年前;由於上草嶺山的山徑算陡,若日前有下雨的話,須注意濕滑狀況會更難行走。
石厝坑山
海拔573公尺的石厝坑山,三角點處四周草叢雜生,展望須爬高才能窺得,地標代稱是高壓鐵塔;山徑可連通金面山、溪洲山及白石山,是這一帶郊山縱走必經路段,從廢棄崗哨後岔路上石厝坑山,此爬升區段相當費力。
白石山
白石山位於桃園市大溪區,山處海拔625公尺,有人說遠看陽光灑落在山頂岩壁上呈現耀眼白色,故得名,不過實際上岩石呈現灰白色或紅褐色;無基石,但有刻著「白石山」的巨大砂岩壁,通往岩壁末段沿走岩稜壁展望極佳,可以將湛藍天空與古道綠林盡收眼底,甚至可以眺望連綿群山。
有興趣的人也可以看看我寫的另一篇白石山-打鐵寮古道路線
石龜坑山
石龜坑山海拔高480公尺,三角點處無展望,不過在沿走稜線路段上,路途偶可見展望點;山道位置在打鐵寮古道與百吉林蔭步道之間,路線上,從白石山前往會先沿經打鐵寮步道,再取溪道度過後,緊接著攀繩爬升即進入往石龜坑山的山徑。
頭寮山
頭寮山海拔高度493公尺,別稱湳仔溝山,展望佳可俯視慈湖,遠望可見白石山、金面山及復興一帶山形,步道林相保存上算不錯,其實原因同白石山與打鐵寮步道,鄰近慈湖陵寢的崚脈森嶺以往是軍事管制區。
路線資訊
白石山縱走是什麼
白石山縱走路線是以白石山為主要標的,串聯附近一帶的山峰所形成的O形連走數個山峰的路線,相對打鐵寮路線直上白石山的輕鬆路線,是可以以訓練&踩點為目的白石山路線進階版。
順走規劃上會是連走草嶺山、石厝坑、白石山及石龜坑山,若體能良好與時間充足,也可以追加頭寮山作五連峰,更甚至是金面山等較遠的縱走路線。
縱走是什麼?
縱走的定義有數種說法,狹義來說縱走是指南北向行走路線,東西向則稱橫斷;我自己則是認為連走數座山相連而成的路線,其實也難以定義單純南北向或東西向,就理解成縱走,根據日程也會有人說單日縱走或N日縱走
下列以本次白石山單日縱走行程,作為規劃範例進行簡要說明
1.在規劃階段會有主要行程→白石山
2.搜尋白石山附近的山峰,是否有山徑可以連走→搜尋GPX路徑
3.確認難度→評估標準是地形走勢、高度升降變化、路程長度及時長
4.定義撤退點與路線→縱走行程需要根據當天氣候、路況、體能狀況時時評估是否需撤退
新手適合嗎?該注意的事情?
不適合,雖然整體路線選擇都算清楚,但白石山縱走路線在地形走勢上起起伏伏,上陡坡的泥徑與拉繩算是蠻有挑戰性的,考量到新手也可能在縱走路段對於體能與撤退與否的風險判斷上會勉強自己。
建議上,若新手想測試體能的話,建議將縱走山峰數減少,建議不上石龜坑山與頭寮山,最好是在下白石山後,直接返回廢棄崗哨下山即可。
建議配備
原始林徑相當容易被草葉刮傷皮膚,建議穿著長褲&長袖,且夏季雨季後蚊蟲孳生,蟲咬機會相當大,長袖褲子也可以防止叮咬
建議怕蚊蟲咬的話一定要帶防蚊液,有朋友是推薦小鹿山丘的防蚊液
- 食飲:飲用水(1500~2000cc)註1、午餐
- 衣著:長袖褲輕裝、遮陽帽著
- 行進:紋路深的運動鞋、登山鞋、登山杖
- 其他:手機(下載GPX離線地圖)、行動電源、垃圾袋、防蟲液、少量鹽巴
※註1:對於郊山以往飲用水我不會準備太多(頂多1200cc),但有過夏季在雙石縱走的經驗後,我改觀了,詳情我會寫作另一篇”夏季爬郊山注意事項”,建議夏季至少帶到2000cc吧!
交通與停車資訊
停車區選擇有兩個:
- 其一是雕塑公園外小路,直接停在土地公廟旁的空地
- 另一是選擇是慈湖停車場,限制是需等待營業時間開放才能使用,慈湖停車場08:00才會開放停車
縱走路線的起登時間通常較早,建議沿走雕塑公園外小路,直接停在土地公廟旁的空地即可;不過往登山口外空地的路算蠻小條,擔心路太狹小不好走的話,也可以選擇園區周圍的路邊空位,停車後再步行至登山口。
路線選擇&GPX資訊
登頂需要決心與毅力,而撤退與放棄則需要勇氣,如這次,原先自己要走五連峰,但考量體能與計畫時間已延遲,便在百吉林蔭步道直接走柏油路下山
本趟路線實際行走的四連峰:
雕塑公園登山口→草嶺山→廢棄崗哨→石厝坑山→白石山→度溪小路→石龜坑山→百吉林蔭步道→雕塑公園
※頭寮山未竟,原預計尚有百吉林蔭步道→頭寮山→雕塑公園
需要注意的部分,是往石厝坑與石龜坑山這兩個路段,實際行走下來,這兩段的陡升情況與路況對於腿部負荷算蠻強的,算是很適合訓練的路段
雕塑公園登山口→草嶺山
從土地公廟旁腹地可以發現登山口,進入後持續向上的陡坡叢徑,須注意濕滑狀況會更難行走。
接近草嶺山地勢漸平緩,無展望的草嶺山三角點
草嶺山→廢棄崗哨
從草嶺山三角點腹地離開,會發現有數條明顯支道會有點混亂,可以參考圖示行走
廢棄崗哨→石厝坑山
沿著廢棄崗哨左側路徑會到達石厝坑山岔路,兩條岔路最終都可以到達白石山,直走向上往石厝坑山,右轉向下沿途可見後慈湖風光與東興橋
爬升區段相當費力,沿途可見鐵塔與展望
石厝坑山三角點處四周草叢雜生,展望須爬高才能見得
石厝坑山→白石山
離開石厝坑山往白石山路上,易迷失路段
陡升的拉繩路段
白石山→石龜坑山
離開白石山,先返回到石椅岔路,往圖示方向走下坡往白石山大石壁
當天剛好遇到一位老先生拿供品來祭祀佛像,老先生說他久久會來一次
遇岔路往下可接到坡前腹地
繼續行走可到達過溪小路,這段路不明顯很容易走過頭
過溪後會有連續的爬升,不久後即可到達石龜坑山
石龜坑山→390高地→百吉林蔭步道
離開石龜坑山沿途還可到390高地,這裡可見展望
持續沿著下坡行走,可以到達百吉林蔭步道,假日會看到親子偕同再這裡散步
百吉林蔭步道→返回慈湖
若再繼續往前,可沿著上坡路往頭寮山前進,但當時確診後剛恢復,考量體能與計畫時間已延遲,所以就直接下山了
白吉林蔭步道蜿蜒遠繞,所以體感上會覺得繞很遠才走下隧道口
沿著復興路可回到慈湖,可以直接穿越雕塑公園回到草嶺山登山口
順便一覽園區景觀與擺設
總結&周邊景點、活動及飲食推薦
頭寮山因為未走,但聽說展望還不錯,未來可能會嘗試走溪洲山縱走或另行規劃頭寮山縱走路線前往
原先計畫從石龜坑山離開後,下切至百吉林蔭步道中段,再接續往頭寮山遠繞返回慈湖,但考量久未健行,肺炎初癒可能導致體能不足與超過預計時間情況,便選擇撤退下山,沿著百吉林蔭步道走柏油路段可返回慈湖。
山行: 五寮尖山、金面山、十三分山、石龜坑山、頭寮山、溪州山 (註:五石縱走GPX)
食慾:大溪老街